近日,南韓出現多宗在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的個案,其中部份死亡個案所使用的疫苗更由知名藥廠出品。這令計劃在今年接種冬季流感疫苗的港人也感到十分擔心,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打流感針?更不禁令人疑惑,究竟打流感針涉及甚麼風險?
接種流感疫苗有風險,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我們決定接種與否之前,我們必須認清我們面對的是甚麼風險低。
風險1:疫苗的品質問題
若疫苗質素有偏差,問題一般出在疫苗的製造、運送或不當儲存。疫苗的儲存溫度是攝氏2至8度,如果疫苗在這個溫度外存放太長時間,有機會導致失效甚或變質。
可是,香港衛生署對入口疫苗品質一向都有嚴謹的要求和監察,加上各大藥廠都會小心以維持「冷凍鍊」去處理疫苗,因此在運輸和儲存上的風險大致上是可控的,市民無須過度憂慮。
風險2:個人體質對疫苗產生不良反應和併發症
接種流感疫苗後,有機會出現發燒和紅疹等輕微症狀,亦有少數人會出現嚴重的藥物過敏,甚或患上可致癱瘓的吉巴氏綜合症 (Guillain - Barré syndrome)。
為了減低這個風險,接種疫苗前,醫護人員一般都會先詢問被接種者有沒有例如蛋白質過敏等問題,以減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雖然如此,這方面的風險並非完全可控。但這是不是代表我們就不應該接種疫苗呢?
風險3:不接種流感疫苗的風險
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接種疫苗固然有風險,但不接種疫苗同樣有風險。我們必須把這兩方面作比較,才能為自己做一個合理的決定。
接種疫苗後產生嚴重和需要住院的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大概是十至百萬分之一[1],而死亡個案就更低於此數。相反,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有2018/2019年度資料顯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的發生機率,視乎年紀,在每十萬人中有由0.4 至 48.7 個案不等[2] 。
如果計算要入院等嚴重個案,數目就更高至每十萬人有 39.2 到 533個案不等。當中,小朋友、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他們患流感的風險就更高。綜合各種因素,整體來說,醫學界深信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的益處遠超害處。
不過,我們必須明白,疫苗的保障並不是百分百的。即使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這個時期,我們仍然需要小心防疫,時刻謹記戴口罩,著重手衛生,以及保持社交距離,以策萬全。
備註:
[1] https://immunizebc.ca/side-effects(只有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