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最新保險電話詐騙手法全面睇,四招教你避免受騙!

三大最新保險電話詐騙手法全面睇,四招教你避免受騙!

三大最新保險電話詐騙手法全面睇,四招教你避免受騙!

生活消閒

2025-02-17

6  分鐘閱讀文章

隨著科技發展和社交平台的普及,電話詐騙越發猖獗,成為社會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正所謂「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網上刷單、撰寫好評、猜猜我是誰、情騙等手段,電話詐騙更在保險界肆虐,透過冒充政府機構或大型公司職員,藉著看似正當的理由,誘使市民透露個人資料,從而達到非法獲取金錢的目的。

這類詐騙手法不僅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更可能讓他們蒙受重大損失。因此,了解最新保險的電話詐騙手法及如何防範,對大家都至關重要。

三大最新保險電話詐騙手法分析

騙案1:冒認保險公司/保監局職員幫你續保/取消保單

這種詐騙手法近年十分常見。騙徒通常會冒充保險公司或保監局的職員,透過致電或預錄語音訊息聲稱會為你的保單續保,或訛稱受害人有尚未繳付的保費。如果受害人誤信騙徒,表示沒有購買相關保單後,騙徒則會要求受害人支付取消保單的費用,又或要求受害人提供其銀行戶口資料,以便取消保單。然而,騙徒隨後會聲稱受害人的銀行戶口被凍結,他們需要向騙徒的銀行戶口匯款以解凍其銀行戶口。

這種詐騙手法往往難以察覺,因為市民接到來電聽到熟悉的公司名稱,加上對方能提到自己的個人資訊時,往往會放下戒心,信以為真。

騙案2:要求提取保單價值作擔保協助調查

另一種騙術則是騙徒冒充公職人員,並以 「調查案件」為由,要求受害人退保或從保單中提取保單價值作為擔保,並要求你提供保單的詳細資料和價值。這類詐騙常見於年長人士身上,騙徒盯著他們對保單的內容和細節不太熟悉的要害,令他們損失大量積蓄。

這些騙徒會利用受害人對法律程序的不了解,並強調所謂的「調查急需」,以迫使受害人迅速配合,令受害人陷入心理上的恐慌,使他們更易受騙。

騙案3:「微信保險」釣魚訊息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騙徒開始在微信等平台上利用釣魚訊息進行詐騙。他們會冒充保險公司的職員,並發送看似正當的訊息,誘使市民點擊虛假連結,引導你到一個偽裝成保險公司網站的頁面,要求你填寫個人及銀行資料。一旦你提供了這些資料,騙徒便能盜取你的帳戶資料,並將你的資金轉移到他們的賬戶。

這類詐騙常常以「優惠」、 「獎勵」或 「急需處理」的名義吸引人們不以為意地點開可疑連結,最終導致帳戶遭到盜竊。

騙徒常用的手段與技巧
提高假冒的真實性以收集個人資料

騙徒通常會使用各種手段,最終目的是要受害人提供銀行資料。例如,他們會冒充保險公司代表假意提供協助,並在電話或訊息中透露一些讓人信服的細節,讓受害人感覺自己正在進行一項合法的交易或操作,進而要求轉駁電話或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以行騙。

另外,騙徒也會設立能夠以假亂真的網站,模擬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連網址也會精心偽造。例如,騙徒可能會將網站名稱稍作變動,將某個字母替換成數字,讓受害人無法察覺當中異樣。一旦受害人進入網站,他們會被要求填寫銀行帳戶、身份證號碼或信用卡號碼等知個人資料,騙徒便能夠輕易控制受害人的銀行帳戶,從而盜竊金錢。

騙徒「善用」社交平台騙取信任

過去的詐騙手法大多是以電話為主,但隨著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普及,騙徒開始「善用」微信等社交平台來行騙,利用群組消息或陌生訊息來接觸受害人,進行詐騙。

此外,騙徒的騙術亦越加高明,他們會先與行騙目標建立信任,例如長時間的交流,讓對方放下戒心,甚至建立起一種「合作關係」的錯覺,進一步操控受害人心理。當受害人與騙徒建立了一定信任後,便會趁機提出要求,例如讓受害人轉賬、提供銀行資料,甚至下載某些看似無害但其實是木馬程式的應用程序,讓騙徒能夠遠程操控受害人的裝置。

騙術不僅體現在行動方式上,還體現在騙徒對目標的精確選擇和行為模式的靈活調整。他們會事先了解受害人的生活習慣、財務狀況甚至社交圈子,進一步制定針對性的詐騙策略,令他們能夠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詐騙方式,從而增加詐騙成功的機率。

防範措施:4招教你避免受騙

電話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正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以下4招可以幫助大家有效防範詐騙,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1. 使用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

當你收到來可疑短訊時,請先確認發送人是否已登記參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因為這些公司或機構在發送短訊時,會使用「#」號開頭的已登記名稱,以幫助你識別訊息的真實性,以AXA安盛為例,我們會以「#AXA」或「#AXA HK」的已登記發送人名稱,向使用本地流動服務的客戶發送短訊。如果收到已知已登記參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的公司或機構發送之短訊時,卻沒有使用「#」號開頭,這可能是一條詐騙訊息。切記,不要輕信來自未知發送者的短訊或郵件。你亦可以下載Emma by AXA手機應用程式並啟用「推送通知」功能,以獲取準確官方資訊。

2. 小心點擊可疑連結

不要輕易點擊來自陌生來源的連結,包括在短訊、電郵或社交媒體平台中收到的可疑連結。這些連結有可能會帶你進入假網站,或令你感染病毒或木馬程式,從而導致你的個人資料和銀行資訊被盜取。當你收到包含連結的訊息時,應該先仔細檢查網址的真實性,如果有任何可疑,最好不要點擊。若不確定該連結的安全性,直接訪問官方網站或聯絡機構確認。

3. 查證不明的電話或訊息,避免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對來自陌生或身份不明的電話或訊息要保持高度警覺。騙徒經常會騙取你的信任,並以各種理由要求你提供個人資料,如銀行帳戶、身份證號碼等。例如當你接到自稱是保監局等機構的電話時,切勿相信騙徒的「急需處理」。保監局從不會通過預錄語音來聯絡市民進行任何查詢。因此,當你接到疑似詐騙電話或訊息時,應該先再三核實其身份,主動與機構聯繫以確認信息的真實性,或使用官方渠道進行查詢(例如直接撥打保監局或客戶服務熱線),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4. 使用「防騙視伏器」及「防騙視伏App」

若市民無法依靠個人認知判斷來電的真偽,市民可以使用專門的工具來查核。例如,「防騙視伏器」及「防騙視伏App」是兩款由警方「守網者」網站推出用於識別可疑的電話號碼、網站、電郵、平台帳戶或收款帳號的工具,亦提供了有關詐騙手法的即時警示,讓你在與未知來源的機構或個人接觸時加倍小心,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守護財產安全,由我做起

電話詐騙手法千變萬化,而且騙徒越來越狡猾,因此,我們每一位市民都應加倍警覺,積極採取防範措施,確保自己和家人的財產安全。記住,騙徒會利用各種手段來欺騙我們,但萬騙不離其中,只要我們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法,並保持冷靜、謹慎核實,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安全的守護者。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請務必定期更新防範知識,並與家人、朋友分享防騙技巧。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提高警覺,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別讓騙徒有可乘之機,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個防詐高手,確保每一分財產都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

資料來源:
反詐騙協調中心(https://www.adcc.gov.hk/zh-hk/home.html
保險業監管局(https://www.ia.org.hk/tc/index.html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