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忙碌已成常態,用餐時間不穩定;缺乏運動加上飲食文化趨向快餐主義「多肉少菜」,讓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疾病在香港越趨年輕化。而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壓力亦不容小覷,如糖尿病患者往往要花很多精神、時間去打理自己,服藥以外還需運動、留意飲食、定期檢查,才能減少將來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若然過份緊張、憂慮,病情只會有增無減。
情緒與病情環環相扣
很多時候慢性病管理不佳與情緒有關。患者會因病情痛苦、感到無力而放棄節制飲食,讓情況變得更差;而生活中的負面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到其病情。曾有不少病情控制穩定的患者因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及環境因素受影響,如失業、與家人爭吵而忽視了自身情況。所以情緒與病情是互相影響的,患者除了注意身體,亦應經常保持心境愉快。
患者的心理壓力來自什麼?
沒有人希望自己患病,尤其是未能完全根治的慢性病,病人對此定會有擔憂。不少糖尿病患者會擔心此病要否嚴格忌口,令人生少了很多樂趣;亦有患者擔心藥物副作用、併發症等等。其實對病的了解越深,憂慮便會相對減少。若然有疑問應請教醫生,不要相信未經證實的各方謠言。
加強與照顧者的溝通免生磨擦
病者與照顧者因病情而起衝突的情況並不少見,通常是因為彼此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和緊張程度不在同一個水平。例如妻子擔心患病的丈夫,對待其生活非常緊張及嚴肅,但丈夫卻愛理不理;有時病者明明需要節制飲食,但另一半下廚時卻習慣煎炸、多鹽多糖。在有明顯落差時,病者與照顧者便會出現很多磨擦,影響雙方情緒,對病情和關係是百害而無一利。
當這些不必要的壓力放大後,有時候明明是關心的話語間也會不期然加添負面情緒。慢性病對病人來說是一場長久戰,在這場長久戰中更需與照顧者多加溝通,互相了解與扶持。
個案分享
糖尿病患者與照顧者在診所爭執很常發生,尤其是夫妻。現在社會飲食文化以重口味食物為主,習慣成自然因而難以改變口味。曾經有患上糖尿病丈夫投訴妻子煮的健康菜餚並不美味,其實健康料理並非一定難吃,但只要多加鑽研,如使用各種香草代替鹽、糖等調味品,同樣有增加食物風味的效果。
朱偉星醫生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