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病例50%至75%¹。香港每十名70歲以上人士就有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以上更是每三名中有一名1。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認知障礙症個案只會逐步增加。
根據2015年全球認知障礙症報告²,三人中就有兩人不太了解或全不了解認知障礙症。雖然我們都希望這一天不會到來,但相比心存僥倖,及早了解認知障礙症才是真正的關心兩老健康。 本文上半部分會首先講解及早診斷、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並於下半部分深入介紹認知障礙症的各種治療方法。
記憶力差≠認知障礙 需專業評估診斷
認知功能分為不同部分,包括記憶力、專注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等,而阿茲海默症尤其影響短期記憶。經專業評估後,如患者的自理能力沒有受太大影響,我們會歸類為輕度認知障礙。但若然開始影響吃藥、處理金錢等問題,病情可能已到達中期。
經常有人問及如何分辨正常老化與認知障礙的記憶力衰退。事實上,一般長者可能會間中不記得事情,但不會影響生活,也可以靠寫小紙條等方法去記得。但如果是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話,即使寫下來也無補於事。當然,單純看徵狀並不是準確的分辨方法,如察覺長者的認知功能出現異樣,建議盡快帶長者接受認知評估,如簡短智能測試、蒙特利爾認知評估表等。這些評估過程相當快捷,得出的分數能準確判斷是否患有認知障礙及其程度。
及早治療尤重要 減家人照顧壓力
及早診斷及治療能夠減慢衰退,固然對病人本身有益,但其實對家人亦然。認知障礙患者到了中後期相當難以照顧,大小便、穿衣、洗澡等都需要幫忙,亦會出現各種情緒、行為問題。
作為照顧者,在早期尤其要準備充足。若然家人態度正面,一直樂於和病人溝通,病人到中後期的行為問題會減少;相反如果經常磨擦、吵架,以後行為問題便會很明顯。這不是做一件事或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從一開始了解、學習。如果能夠保持其病情在初期,維持基本自理能力,家人的壓力就會少得多。
個案分享
曾遇過一位行為問題嚴重的病人,他經常威脅說要自殺。有一次拿刀架著傭人,就希望可以自己煮飯。在根據蒙特梭利介入手法教導該病人的保健員如何處理行為問題後,保健員開始以有系統的方法與病人溝通,讓病人的情緒漸漸可以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後來以陪他下樓逛逛代替了一些激進行為,家人的照顧壓力減輕了許多。
除了蒙特梭利介入手法之外,現時有不少藥物與非藥物方法可以暫緩認知障礙症,本文下半部分將會為你一一介紹。
資料來源:
¹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資料: https://www.hkada.org.hk/types-of-dementia
²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 2015年全球認知障礙症報告: https://www.alz.co.uk/research/world-report-2015
莊麗醫生 - 老人科專科醫生
陳汝威 (Danny) - 註冊職業治療師